什么是重復使用?
" 重復使用模式,與一次性消費模式相對立,是指物品在不改變原有性能、狀態的情況下,以同種目的反復多次使用、達到一定次數的使用模式。"
2023 年 11 月 22 日,由廣東省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環保機構擺脫塑縛主辦,云南省跨境電子商務協會、廣東省快遞包裝產業綠色發展聯盟、杭州市電子商務協會協辦,受中華環保聯合會、海南墣錦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市固廢處理處置與土壤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阿拉善 SEE 自貿島項目中心、以及天津市西青區零萌發展中心支持的 2023 第五屆減塑論壇 暨重復使用綠色經濟發展大會順利召開。本屆減塑論壇分別在網易易城 live、視頻號和 B 站平臺進行直播,累計觀看量超過 108 萬人次。
據論壇主持人,成都根與芽環境交流中心負責人羅丹介紹," 此次論壇旨在為有效推動解決塑料污染問題提供一個看見多方力量,促進多方對話搭建一個展示、交流和相互學習的平臺。
重復使用模式:減少塑料污染,一種振奮人心的解決思路
塑料污染治理已成為我們當今社會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這個全球性問題,不僅影響我們的環境,也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廣東省循環經濟與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總工程師傅智健在開幕致辭中強調," 堵不如疏,我們需要有比一次性塑料更好的替代方案。"
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知名專家、清華大學溫宗國教授在梳理應對塑料挑戰的國內國際形勢和中國塑料污染治理政策的發展脈絡的基礎上,總結提煉了治理全鏈條化、政策目標明晰化、解決方案系統化、責任落實細節化等政策導向,并結合學界研究歸納了廢棄塑料分品種的代謝流向數據不足易產生決策偏差、塑料污染治理路徑尚存在認識上的科學誤區、塑料污染治理缺乏考慮應用場景和綜合效果三項新挑戰。
正如會議暖場片所介紹的, " 重復使用 " 對許多人來說并不陌生," 重復使用模式,與一次性消費模式相對立,是指物品在不改變原有性能、狀態的情況下(指通常不經過回收再生或重大維修),以同種目的,反復多次使用達到一定次數的使用模式。" 依據此定義,我國諸多企業已經嘗試的循環快遞箱、國內外諸多商業模式已經較為規模化的循環外賣餐盒系統,都秉承了 " 重復使用 " 理念。
為何我們需要重復使用?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賈柊楠援引 PEW foundation 2022 年的報告數據回應了重復使用模式可能帶來的環境效益," 到 2040 年,如果重復使用模式使用得當,可以減少至少 20% 的塑料污染進入海洋。
作為重復使用系統系統中重要的一環,押金制在歐洲等具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已經被寫入政策推行。談到在國內推行押金制的挑戰和方向,北京盈創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總經理常濤坦言,目前的挑戰主要在于:一方面,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尚未深入落地;另一方面在于政府更關注回收率,未關注重復使用和同級利用的資源利用效率。
電商物流循環包裝:亟待統一標準、數據共享,政策支持、消費者意識是關鍵
廣東省快遞包裝產業綠色發展聯盟副主任廖文天介紹,廣東省 2022 年中國城市快遞業務收入 10 強城市中,廣州市、深圳市等 5 城市上榜,快遞大省實至名歸。未來,聯盟將根據《關于推進廣東省郵政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積極配合落實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工作,推進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減少電商快件二次包裝,提升快遞包裝產品規范化水平。
擺脫塑縛項目主管陳艾佳分享了擺脫塑縛最新完成的《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應用研究報告》,該報告主要從可循環快遞包裝環境、經濟效益、政策優勢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并提供了詳實的國內外相關商業案例,最終落腳點在分析中國可循環快遞包裝的挑戰,并為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一是落實國家及地方政府對可循環快遞包裝的激勵支持政策;二是應當由政府部門牽頭協調共享回收體系建設;三是促進社會利益相關方溝通、共建,提升消費者意識和參與。
2022 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的通知》發布以來,國內各大快遞物流公司也在積極探索相關包裝減量實踐, 但電商物流包裝仍存在諸多環保挑戰。
在以企業、基金會為代表的行業圓桌上,嘉賓各抒己見。京東物流資深包裝專家郭潤指出," 包裝問題并非某個企業獨立能夠解決的,需要供應鏈上下游密切合作,從源頭著手改變傳統包裝設計理念。"
與京東物流的觀點相類似," 沒有統一權威的數字化管理平臺也是循環箱的痛點之一,各大物流公司的循環箱數據割裂,無法對循環數據做綜合性管理,導致成本無法壓縮 ",灰度環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總裁肖高飛指出," 目前中國循環包裝機運營所投入的占比僅為 8% 左右,其中企業生產占據大部分,c 端市場及全國綠色布局尚未開始。"
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產品供應總經理劉耀軍補充,在經過推演和調研論證后,使用循環箱對于連鎖品牌優化成本、提升員工環保意識方面很有作用。
嘉賓普遍認為循環快遞箱發展是大勢所趨,為了更好地推動行業發展,相關企業普遍期待得到政策層面頂層設計支持,期待未來能扶持整合式的循環箱系統產生。
消費者端:超 60% 愿意為綠色溢價付費
從行業企業對話中可以得出結論,消費者態度成為影響重復使用模式推廣的關鍵因素。為回應此問題,擺脫塑縛聯合 MSC 咨詢開展調研,搜集問卷 1284 份,受訪者覆蓋來自全國各地的環保社群和普通公眾。
調研數據發現:
● 超 50% 消費者可以識別出重復使用場景;
● 82.41% 的消費者認為重復使用模式是省錢的;
● 循環快遞箱、替換裝個護等熱門重復使用產品有超過 50% 的公眾普及率;
● 愿意接受綠色溢價的消費者超過 60%;
報告發言人 MSC 咨詢 高級咨詢師 李煜筠認為," 公眾認知基礎呈現正向積極的態度,公眾對具體場景與應用表現出較高的接納度,存在明顯的市場空間與盈利機遇。整體而言,公眾已經做好了準備,市場推廣可大步前進。"
建立重復使用模式系統,需要消費者的支持,更需要社會各方攜手開展相關宣傳教育," 體驗先行 " 才能有效打破過往認知,提升公眾接受度。
在論壇以消費者倡導為主題的圓桌討論中,禾希有物創始人鄒維維、中國環境報記者陳妍凌、MSC 咨詢高級咨詢師李煜筠,以及環保博主蘇一格,分別從企業、媒體、第三方機構和消費者的角度,就消費者對企業的影響、重復使用模式的推廣難點、消費者倡導策略等方面發表了看法。嘉賓普遍認同,對消費者的倡導需要從環保小事開始;應通過綠色競爭,激勵企業投入重復使用模式的投資和發展。
外賣重復使用包裝:一幅重復使用模式的美好圖景
2021 年,中國外賣市場規模已達到萬億級別。保守估計到 2025 年,經濟規模將超過 1.5 萬億。
來源:中國飯店協會,餓了么《2020-2021 年中國外賣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作為頗具建立重復使用模式潛力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外賣領域如何減少一次性塑料浪費成為重要課題。
論壇下半場,擺脫塑縛項目主管丁奕,在關于《餐飲外賣可重用包裝案例研究報告》的分享中為消費者構建了這樣一幅理想圖景:隨手可買到用 " 循環杯 " 盛裝并方便返還的咖啡飲料,點外賣能選擇兼具密封性和保溫性、支持定點返回、統一清洗的 " 可重用餐盒 "。
如果類似的場景 " 美夢成真 ",消費者能得到減碳積分或價格優惠,餐飲企業 ESG 報告中的環境表現可以更亮眼,可重用系統成為經濟和社會的全新經濟增長點,實現環境、消費者、企業、政府多贏局面。
如何讓這張美麗圖景盡早實現?" 在政策驅動帶來的發展機遇下,打通第三方支付平臺、專業餐具清洗服務商、外賣平臺等關鍵節點,依托數字工具提升信息透明度和管理效力,結合 ESG 本土化發展推進可重用模式 " 丁奕從這些角度做出展望。
對于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可重用餐具回收衛生問題,foodpanda 香港的企業可持續發展高級經理許嘉翹從開展了一年的 " 外賣重用餐具計劃 " 經驗出發,就機器衛生、機器維護、餐盒清洗等角度分享了企業的洞察和實踐解決方案。
嘉賓們在相關商業模式企業、第三方機構組成的行業圓桌上各抒己見。飲食行業數字化咨詢顧問文宇辰著重從人力成本、營銷成本、市場教育成本等角度進行了案例分享。
廣東來個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棉,結合來個碗的實踐案例,分享了循環餐盒適用的優先場景,她提出根據測試,在大型會議、學校等封閉式場景的返還率會顯著提高。
針對國內企業的循環杯實踐,猿素咖啡創始人周小馳從循環的成本角度探討了打造咖啡空間、建立會員制度與與循環杯結合的可行性。
" 當消費者了解到循環杯的用途跟意義之后,有 84.8% 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去使用循環杯,這反映了消費者對于創新環保措施其接受度高 "Impact Hub Shanghai 創新項目總監徐銘晗在分享循環杯實驗案例后補充道。
本屆減塑論壇分別在網易易城 live、視頻號和 B 站平臺進行直播,累計觀看量超過 108 萬人次,這側面說明公眾對于相關議題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更多信息歡迎關注公眾號 " 擺脫塑縛 " 查閱。推動重復使用模式推廣、治理一次性塑料污染問題前路漫漫,尚需各方協作、擰成一股社會各方的綠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