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超市第一件事先扯四五個袋,一捆蒜苗套兩個袋,幾個西紅柿套兩個袋……記者連日調查發現,“最嚴限塑令”讓塑料購物袋銷量下降,卻沒管住這免費的超市連卷袋。
目前大多連卷袋的材質還屬于不可降解,對環境有污染。近日,市發改委等部門發布《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1年度工作要點》,推出一系列試點探索,其中就包括選取部分連鎖超市門店,試點對塑料連卷袋明碼標價并收費等“加強版”措施。
-01-
免費連卷袋時代
或將一去不復返?
北京市自去年12月實施“限塑令”以來,全市塑料購物袋銷售量明顯下降;居民自帶購物袋現象在逐漸增多,但也存在超市免費連卷袋用量增大的問題,為此,北京的“限塑令”再次升級,其中包括對超市的連卷袋試點收費。
據北京市發改委和生態環境局的調查,自北京“限塑令”去年實施以來,已有近七成的市民主動自帶購物袋購物,但在超市中有過量使用連卷袋的現象。
不久前,記者在某超市發現,一些居民將連卷袋撕下后裝入口袋,并且沒用于商品包裝。在另一家超市,一對老年夫婦在短時間內多次去撕連卷袋裝入衣服口袋,最后帶出超市。
某超市工作人員:這個可降解收費塑料袋的使用率急劇在下降,連卷袋的那個使用率要高,現在各個超市都有這個特點,有很多顧客他知道那個可降解收費塑料袋價格比較貴,很多都是從里邊撕的。
針對出現的問題,北京市發改委、生態環境局日前發布《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1年度工作要點》,對今年的限塑工作提出8個方面、35條具體要求。
部分連鎖超市將試點對塑料連卷袋明碼標價,在商品價格外單獨進行收費,并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經營超市歷來都是精打細算,控制合理的成本支出,降本增效才能可持續發展。連卷袋的成本究竟有多少呢?
計算這個費用,我們需要定期盤點連卷袋的庫存,保證連卷袋庫存的準確性,再根據進銷存統計(本月連卷袋費用=期初庫存金額-入庫金額-期末庫存金額),如果有調撥給其他門店,還要減去調出的金額,相反如果有調撥入,要加上調撥入的金額。
此外,我們需要統計本月的總客流數,可計算出(每顧客連卷袋成本=本月連卷袋費用÷本月總客流數)。
如果我們統計所有門店的數據,那么得出以下這張圖:
圖中可看到平均每顧客的連卷袋成本為0.06元,但我們也可以看到有的門店0.1元,有的門店只有0.02元,最高和最低相差5倍。
考慮以上門店經營面積、銷售結構接近,那么為什么有的門店比較低,有的門店會比較高呢?說明有的門店連卷袋使用的不合理,存在浪費的情況。
雖然平均每顧客的成本較低,但月客流如果有5萬人次,那不合理的門店,一個月應該有2500的費用是被浪費了,一家門店一年可節省出近3萬的費用。
由此看來,及時最差的門店,一年在連卷袋上的成本費用就是3萬元。免費連卷袋時代的“結束”,對于商家來說可以減少成本,對于消費者以及環境保護的“初心”來說又意味著什么呢?
-02-
連卷袋不可降解
但并不在被禁之列
去年12月24日,北京發布《關于印發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由于加碼禁限,這也被稱為“最嚴限塑令”。其中就規定: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零售業門店(含門店或電商提供的零售配送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但記者在這份文件的“注釋”中發現,所禁用的“不可降解塑料袋”,是指商場、超市、藥店、書店、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展會活動等用于盛裝及攜提物品的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不包括基于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裝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連卷袋、保鮮袋等。
那么,這些被免費扯用的超市連卷袋是可降解塑料袋嗎?
多家超市提供的免費連卷袋上并未標注能否降解,于是記者撥通了一款連卷袋上標注的廠家電話。“我們生產供應超市的連卷袋、手撕袋都是不可降解的,目前還沒有生產可降解連卷袋。”該廠家工作人員解釋。
此外,記者也從卜蜂蓮花金源店等多家連鎖超市門店了解到,當前使用的連卷袋還是不可降解的。
在業界看來,不可降解塑料袋需要200年時間才能降解,對自然環境產生的“白色污染”日益嚴重,危及動植物甚至是人類自身的健康。
但現實中,由于免費取用、超市管理有限和顧客意識淡薄等原因,連卷袋消耗量不在少數。一家為某知名連鎖超市供應連卷袋的廠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均每個門店每月就要耗費幾百卷。
-03-
生產可降解連卷袋
商家“成本”與消費者“減塑”
既然不可降解連卷袋對環境產生的“白色污染”很嚴重,那么能否如購物袋一樣,直接采用可降解連卷袋?
“目前使用的連卷袋還是不可降解的,但未來會更換為可降解的。”卜蜂蓮花金源店負責人說,但可降解連卷袋的成本遠高于不可降解連卷袋。
其實,在去年底“最嚴限塑令”實施后,北京市多家超市基本已經將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更換為可降解購物袋。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便是這種可降解購物袋的價格要貴幾毛錢。如果把免費取用的連卷袋更換為可降解材質,那么商家的成本壓力會更大。
“不可降解連卷袋每噸原材料9000多元,可降解的原材料每噸有的要一萬七八、有的兩萬五六,成本至少增加了一倍。”北京一家塑料袋生產廠家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另一家生產廠家負責人也表示,可降解的連卷袋要考慮是哪種可降解材質,能否直接盛放鮮肉、熟食等食品,“如果是盛放直接食用食品的連卷袋,成本更高。”
對于商家和廠家而言,還要考慮連卷袋的有效期限。多個廠家負責人表示,可降解材質的連卷袋有效期一般只有半年,但不可降解的連卷袋卻長達幾年,“即使把可降解袋子放在倉庫里儲存著,過半年也不能用了,所以超市也會考量這種袋子是否適用。”
超市連卷袋將試點單獨收費,這也是為了減少使用量。在永輝超市清河店,前來購物的市民陳先生表示:“支持連卷袋收費,這樣可以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值得提倡。如果不想花錢,那就帶著環保購物袋來。”事實上,在“最嚴限塑令”實施4個月后,北京的塑料購物袋銷量已經下降了35%,其中就有可降解塑料袋價格較高的因素。
但從目前來看,北京市大多數超市還并未施行連卷袋收費的措施。
“我們也在考慮老百姓的接受程度,但同時這肯定會增加超市的人力成本。”北京一家知名連鎖超市負責人說,如果對連卷袋收費,那就得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對連卷袋進行管理、計價,人力成本會上升,“如果顧客說自己的連卷袋是自帶的,這個該怎么辨別?這也需要流程上的調整。”他說。
公開資料顯示,此前江西贛州等地的部分超市已經嘗試對“非散稱商品用連卷袋”進行收費,并取得了一定的減量效果。現實中,一些超市正在把連卷袋擺得更“隱蔽”,由工作人員看管,也起到了減量的效果。“無論收不收費,更重要的還是老百姓的‘減塑’意識,社會應當漸漸形成盡量少用、不用的風氣。”業內專家表示。
-04-
超市服務“綠色化”
“限塑”莫變“賣塑”
不過,在試點連卷袋收費的同時,還需要超市服務“綠色化”。
其一,超市須采購可降解的塑料連卷袋,并標明產品標準和“可降解”。也就是說,有必要解決超市連卷袋“質量狀況不明”的問題,讓所有連卷袋符合環保標準,不再制造污染。
其二,超市有必要妥善解決散裝商品的包裝問題。連卷袋在超市具有多種作用,比如用于分類包裝商品、確保食品安全衛生、便于結算等。連卷袋收費后,超市必須提供其他包裝方式,便于消費者選擇并控制消費成本。即超市要替消費者考慮。
其三,超市其他包裝方式也要實現“綠色化”。比如,很多超市用膠帶捆綁散裝蔬菜進行銷售,但如果膠帶不符合環保和安全標準,也會帶來污染,甚至影響食品安全。再如,超市用來包裝食品的塑料盒、保鮮膜等,也應該符合相關環保標準。
顯然,大型連鎖超市是塑料連卷袋的使用“大戶”。北京選擇這類超市進行試點,效果會很快顯現出來。這種試點,對大型超市來說是在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環保責任;對消費者來說,可看到連卷袋存在的潛在污染,能養成綠色消費好習慣。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嚴限塑令”。同時,多地也出臺了地方版“限塑令”,效果正在顯現。然而,只實施現有“限塑令”,還是根據某些問題再升級,是各地需要深思的問題。
北京“限塑令”再次升級,直指免費塑料連卷袋等漏洞,但此舉卻惹網友爭議。
沒有連卷袋,一些商品還真不好裝,故它的需求量很大。然而,“限塑”就約等于收費嗎?對大購物袋收費以“限塑”,消費者可購買或自帶。
隨著時間增加,一個大購物袋已從當初一兩毛漲到三五毛或更多,變成超市商場的牟利工具,增加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
如今,裝果蔬、糖果、水產肉品等的小而薄的袋子也要收費,又該怎么收?顧客若自帶,那么多種類,恐怕帶不過來。有網友表示,散裝零稱商品不免費提供袋子,是要讓消費者捧在手里的節奏,就像吃飯,總得提供碗吧?這么多年,買菜買肉買散裝食品等是連袋子一起稱重的,從來沒有免費吧?
對連卷袋“限塑”有必要,但向消費者收費不是好辦法,只會成為超市理直氣壯“賣塑”的尚方寶劍。
應控制超市對連卷袋的采購使用量,以倒逼其管好連卷袋的免費使用。比如,將連卷袋統一收納在相關銷售人員處,為購物顧客分發,倡導超市以積分獎勵、購物打折或禮品贈送等措施,吸引顧客減少使用連卷袋,以避免濫用和浪費。即使連卷袋可收費,也應針對浪費者和挪作他用者。只有消費者付出代價的“限塑”行之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