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一帶一路”倡議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得到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已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橡膠是重要的戰略物資,與煤炭、鋼鐵、石油并稱為四大基礎工業原料,廣泛用于交通、醫療和國防軍工等領域。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橡膠消費國和進口國,消耗量占世界總產量43%,對外依存度超過85%。全球天然橡膠的種植和生產主要分布在東南亞、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企業加大天然橡膠的全球化產業布局,基本覆蓋橡膠樹種植、原材料加工、制品生產等多個環節,初步形成“走出去、引進來、賣全球”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產業發展新格局。
某橡膠企業是我國企業“走出去”布局“一帶一路”的典型代表,先后在泰國、馬來西亞、非洲、老撾、緬甸等地投資建設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和加工廠,實現“原材料采購——本土化生產——進口國內銷售”的全產業鏈覆蓋。近幾年受天氣、產量、匯率、政府政策等影響,國際市場天然橡膠價格波動加大,特別是2023年以來,受厄爾尼諾天氣和美元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橡膠產業鏈利潤面臨下滑風險,企業風險管理需求日益凸顯。基于企業面臨的經營難點,中糧祈德豐(北京)商貿有限公司(下稱“中糧祈德豐商貿”)從采購、進口等業務環節入手,為其設計了定制化的風險管理方案,運用場內外期貨及衍生品工具,實現“降成本、鎖利潤”的目標,助力企業 “一帶一路”產業布局。
原料采購上,中糧祈德豐商貿調研發現,天然橡膠原料產出具有季節性特點,該企業通常根據境外生產基地排產進度制定原料采購計劃,原料采購價格受當地貨幣匯率、供需情況、成品價格等影響較大,降低原料價格波動風險是保障企業橡膠產業鏈穩健供應的重要方面。同時,由于原料產地尚未設立期貨交易所,企業通常運用境內的天然橡膠期貨品種對境外原料采購進行套保,但2023年下半年天然橡膠價格高位震蕩運行,產地原料價格隨之水漲船高,進口利潤受到吞噬。基于上述情況,中糧祈德豐商貿為企業設計了“場外累購期權”結構化產品,并通過含權貿易的方式,幫助其低于期貨價格入場,優化了套保效果,平均每噸降低采購成本約50元。
成品進口上,中糧祈德豐商貿針對企業面臨的境外期貨套保渠道不暢,套保資金出入境存在困難;境內期貨套保和境外期貨套保需分別計算保證金,資金占用較大;交易分別在境內外期貨交易所進行,套保頭寸盈虧無法軋差計算等問題,為企業設計了“內外盤價差”收益互換產品,即中糧祈德豐商貿與企業簽訂SAC場外衍生品交易協議,以新加坡期貨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天然橡膠價差為標的,按照價差損益進行軋差結算。該產品通過與境內外期貨標的進行掛鉤,并在境內采用人民幣結算,解決了企業缺少外匯資金的難題;相較境內外同時進行期貨套保,內外盤期貨頭寸交易風險相互抵消,只有大邊保證金占用,提高了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內外盤頭寸損益軋差結算,同一結算賬單解決一體化入賬問題,降低了稅務風險。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企業國際化布局成果顯著,已在棕櫚油、大豆、鐵礦石、天然橡膠等大宗商品領域實現“走出去、引進來、賣全球”的產業布局,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中糧祈德豐商貿針對“走出去”企業“采購在外、銷售在內”的特點,引入場外期權工具,通過含權貿易方式幫助企業降低原料采購成本;同時研判境內外市場風險特點,定制化設計了場外衍生品掛鉤境外標的的風險管理方案,通過“國內、國際”業務一體化,幫助企業提前鎖定進口利潤。中糧祈德豐商貿通過激發場內外跨境新動能,在助力企業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真正融入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同時,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深化合作、共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