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史上最嚴“ 限塑令 ”正式在全國生效。 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超市、商場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限塑政策進入執行落實階段。
“限塑令”頒布的目的在于呼吁人們減少使用塑料袋,保護地球環境,減少白色污染。在20世紀初第一塊合成塑料出現后,便捷,可塑性強,化學性質穩定,塑料制品廣泛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讓我們不得不在審視一下過度使用塑料制品的現狀。過量使用及回收處理不到位,燃燒釋放有毒氣體,難以自然分解,造成了嚴重的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各國各研究院都希望找到一個能夠分解塑料制品的微生物,中國孫超岷團隊發現了能夠降解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乙烯(PE)兩種塑料的海洋微生物菌群和酶。孫超岷發現的微生物和酶能夠高效分解塑料制品。
有的網友存在問題“限塑令”頒布后可降解塑料將逐步替代傳統塑料,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去尋找能夠分解塑料制品的意義是什么?
在孫超敏說:“可降解塑料全面取代傳統塑料之前,后者仍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間,研制塑料降解生物制品對解決已經形成和未來新增的塑料污染問題具有重要意義?!?/p>
目前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之中人類唯一的家園就是地球,白色垃圾遍布世界各地,從世界最低點馬里亞納海溝,到極低之地的南極,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都發現了白色垃圾的足跡,每年人類都會產生超過一億噸的白色垃圾。
保護環境刻不容緩,減少白色垃圾產生的源頭只是其一,還有已被排放到自然界中的。近幾年不斷地曝出環境問題,人類不應該只是注重眼前利益,也不能只是解決白色垃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