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隨著占地面積約130畝的藍晶生物可降解塑料PHA生產線在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開工建設,可降解塑料規?;a的賽道上又加入了新的競爭者。
隨著近兩年環保政策的密集落地,可降解塑料的市場空間豁然打開。
“國內從2018年宣布禁止廢塑料進口,并于2020年出臺了新的限塑令,這開始推動國內外使用可降解塑料替代普通塑料。國內規劃到2025年分三步逐漸擴大對普通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產使用限制,這將帶來千萬噸級的可降解替代空間。”東方證券化工行業分析師倪吉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近兩年來,PBAT和PLA均有大幅擴產,如今PHA也通過實現大幅降低成本的方式加入可降解塑料的賽道。“長期來看,PHA/PLA/PBAT會長期共存,相互補充,但隨著PHA生產規模逐步擴大,成本大幅降低之后,未來預期市場會遠超PLA和PBAT?!彼{晶微生物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李騰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國內最大PHA生產線落地江蘇
2022年新年伊始,占地130畝的藍晶生物可降解塑料PHA生產線在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開工建設。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PHA生產線,設計年產能2.5萬噸,而此前國內的PHA生產線均為千噸級。
所謂PHA,是聚羥基脂肪酸酯的英文簡稱,是天然微生物合成的一種新材料,擁有不亞于傳統石化塑料的性能,在所有自然環境中都能完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此外,PHA由微生物發酵生產,所用生產原料為植物油、糖類等可再生碳源,因此它幾乎不依賴化石資源,不會帶來額外的碳排放,符合“雙碳”目標的要求。
“全球每年產生的塑料垃圾接近3億噸,近80%的被填埋或者直接進入自然環境,不到10%的塑料被回收,給土壤治理、海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不可逆的傷害。PHA性能出色,在自然環境乃至海洋環境中可以自發降解,但是PHA相關的菌株研發、工藝研發是國際難題,全球活躍的生產廠商不過3家,有效產能不到萬噸。如果真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將是一件極具價值的事情?!敝衅劫Y本合伙人吳斌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翱蛻裘渴褂?噸我們生產的PHA替代傳統石化塑料,預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9 噸?!彼{晶微生物聯合創始人、CEO張浩千說。
“目前已經應用的可降解材料包括淀粉復合材料、PLA、PBAT、PBS、PHA等等,其中淀粉復合材料、PLA與PBAT占比最大。然而淀粉屬于天然材料,性能缺陷很大,使用范圍非常受限,只是由于價格便宜才占比較高,目前產業發展都聚焦在PLA與PBAT之類的人工合成材料上?!蹦呒硎荆山到馑芰系母鞣N技術路徑中,PBAT和PHA的性能比較接近。此前PBAT能夠在其中占據最大份額,主要是由于原料相對易得、生產技術比較成熟。PHA的生產規模都明顯偏小,導致單價比PBAT高很多。
但是,即便是在目前價格高昂的情況下,PHA也有特定的市場需求?!癙HA當前的主要應用是需要海洋降解和高生物基含量的場景,主要客戶以世界500強為主。因為海洋降解目前只有PHA可以實現,而美國歐洲日本都對海洋降解有一定要求,日本甚至已經建立了行業聯盟CLOMA,具體應用包括吸管一次性餐具等。高生物基含量的案例包括百事的樂事薯片包裝,雀巢水瓶包裝,資生堂日化包裝等?!崩铗v介紹。
不過,如今的情況或許已經不同?!拔覀冮_發的PHA工業化生產技術已成功系統化地將PHA的生產成本降低,在萬噸規模下PHA的生產成本將持續降低至聚乳酸(PLA)的同等水平。目前能夠大規模制造PHA的只有國外的兩家企業?!崩铗v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限塑令推動可降解塑料高速發展
由傳統石油基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是近年來全世界最為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于2020年1月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到2022年底,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這被稱為“新版限塑令”。
之后在2020年7月,發改委等九部委重磅聯合印發《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將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及一次性塑料吸管等,同時在具體領域也相繼推出了《農用薄膜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務領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等細分行業的對應辦法。
“可降解塑料前期一直發展很慢,主要原因就是生產成本較高,推行政策不夠強力,但隨著2018年起中國禁止進口洋垃圾,行業趨勢發生了明顯變化。過去海外發達國家雖然產生了大量的塑料廢物,但是通過出口到中國等地區,就以很小的現金成本解決了巨大的外部成本;而中國則承擔了額外的外部成本,且負擔越來越沉重。為了解決比較嚴重的廢物問題中國就開始禁止進口洋垃圾,這使得發達國家的處理成本突然大幅提升,所以可以看到2018年開始歐洲國家陸續推出針對塑料的強制政策,國內政策也開始越來越嚴格,因此我們認為可降解塑料已經進入了行業爆發期。”倪吉認為。
“國內規劃到2025年分三步逐漸擴大對普通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產使用限制,這將帶來千萬噸級的可降解替代空間?!彼f。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隨著近兩年政策的密集落地,可降解塑料的市場空間豁然打開,各企業擴張上產熱情高漲,紛紛宣布擴產或新建產能計劃。
以PBAT為例,2021年初時國內PBAT產能68.7萬噸,規劃產能463.3萬噸。截至三季度,宣布布局PBAT的公司共71家,含遠期規劃在內的PBAT現有+在建+規劃產能已暴漲至1886.1萬噸。PLA方面從產能建設計劃推算,2021-2022 年將新增56萬噸產能,加上遠期大量的聚乳酸產能規劃,截止10月22日,PLA現有+在建+規劃產能已增至451.6萬/年。而如今,PHA也找到了大幅降低成本的大規模生產方法?!伴L期來看,PHA/PLA/PBAT會長期共存,相互補充,但隨著PHA生產規模逐步擴大,成本大幅降低之后,未來預期市場會遠超PLA和PBAT?!崩铗v認為。
“當前可降解塑料市場仍將以多元化、擴產能為主,短期依靠石化基原料與生物基原料雙路線-多品種發展?!蹦呒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