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 — 海灘上、海洋中散落的塑料垃圾觸目驚心,相關圖片一經曝光,備受關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新推出的一份報告表明,我們用來種植糧食的土地同樣面臨嚴重塑料污染。較之海洋塑料垃圾,土壤塑料污染對糧食安全、健康和環境的威脅有過之而無不及。
報告題為《農用塑料及其可持續發展評估:行動呼吁》,是糧農組織首份以農用塑料為主題的全球報告,列舉了多項令人痛心的數字。
《農用塑料及其可持續發展評估:行動呼吁》報告封面。?糧農組織
糧農組織專家收集的數字顯示,農業產業鏈每年消耗1250萬噸塑料產品,而食品包裝則消耗3730萬噸。作物生產和畜牧部門的塑料用量最大,每年共消耗1020萬噸塑料,漁業部門210萬噸,林業部門20萬噸。在各大洲中,亞洲的農業生產中使用塑料總量最大,占全球農業半數。
鑒于還不存在可靠的塑料替代品,農業部門塑料用量只會繼續增加。業內專家認為,全球對溫室、地膜和青貯薄膜的需求將增加 50%,從 2018 年的 610 萬噸增加到 2030 年的 950 萬噸。
權衡使用塑料的成本與效益迫在眉睫。?糧農組織
面臨塑料用量有增無減的大趨勢,我們必須權衡使用塑料的成本與效益。微塑料可能有害人體健康,因而越來越受到關注。糧農組織警告,我們不能以數據有缺口為理由而放任無為。
糧農組織副總干事海倫娜·賽梅朵在報告前言中指出:“報告明確呼吁,各方通過協調采取果斷行動,促進良好管理做法,遏制農業部門有害塑料的使用。”
成也塑料
塑料包裝在保持食物新鮮、確保食物安全,以及減少損失和浪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糧農組織
塑料自1950年代問世以來,已經走進千家萬戶,離開塑料的生活難以想象。
在農業部門,塑料制品大大提高了生產力。例如,用地膜覆蓋土壤可以減少雜草生長、降低作物對殺蟲劑、肥料和灌溉的需求;大棚和溫室的薄膜及塑料網可以保護并促進植物生長,延長生產季并提高產量;肥料、殺蟲劑和種子上的塑料涂層可以控制化學物質的釋放速度或促進種子發芽;裹在樹苗外的塑料膜保護作物幼苗和樹苗免受動物的傷害,還形成了促進生長的微氣候。
此外,塑料產品還能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在各價值鏈上為食品保鮮,留住營養價值,從而改善糧食安全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用地膜覆蓋土壤可以減少雜草生長、降低作物對殺蟲劑、肥料和灌溉的需求。?糧農組織
敗也塑料
遺憾的是,使用完畢后,塑料的優點卻成了致命缺點。
塑料含有多種聚合物和添加劑,分類和回收困難。聚合物是人工合成,很少有微生物能夠降解;一旦進入環境,塑料碎片可殘留數十年之久。截至 2015 年,人類共產生了約63 億噸塑料中,近 80% 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一旦進入自然環境,塑料就會以多種方式造成危害。大型塑料制品對海洋動物的影響已有詳細記錄。然而,塑料分解和降解后,能作用于生物細胞,不僅影響生物個體,還可能影響整個生態系統。
塑料分解和降解后,可能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糧農組織
微塑料(小于 5 毫米的塑料)對動物衛生構成特定風險。近期研究在人類糞便和胎盤中都檢測到微塑料顆粒的痕跡。還有證據表明,體積更小的納米級塑料可以在老鼠中通過母體傳播給幼鼠。
雖然以塑料污染為主題的科研集中在水生生態系統,尤其是海洋,但是糧農組織專家發現,農業土壤中微塑料含量更高。既然全球93%的農業活動發生在陸地,農業土壤塑料污染亟需進一步研究。
農業土壤塑料污染亟需進一步研究。?糧農組織
主要建議
由于缺乏可靠的替代品,很難做到徹底禁塑;要克服塑料的缺點,也沒有一勞永逸的做法。
糧農組織的報告提出了多項基于 6R 模型(拒絕使用、重新設計、減少使用、再利用、回收和恢復)的解決方案。農用塑料產品中,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涂層肥料和地膜被視為高度危害環境,必須重點應對。
糧農組織強調重點應對地膜危害。?糧農組織
報告還建議,制定涵蓋整個農業糧食價值鏈的塑料使用綜合性自愿行為準則,并呼吁開展更多研究,特別是關于微塑料和納米塑料對健康的影響。
賽梅朵表示:“糧農組織會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從糧食安全、營養、食品安全、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農業的角度出發,全面應對農用塑料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