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潼南區委書記張安疆表示,要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工作,堅持特色化路徑,培育壯大花椒、檸檬、水產等種養殖業。
張安疆還要求該區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扎實推進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具體任務,全力推動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示范村、試點村建設見到實效。
巴蜀福地 六養潼南。楊毅 攝
巴蜀福地 六養潼南。楊毅 攝
立足特色優勢產業 發展農業經濟
9月14日,潼南區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潼南區委書記張安疆強調,要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工作,堅持特色化路徑,培育壯大花椒、檸檬、水產等種養殖業,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扎實推進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具體任務,全力推動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示范村、試點村建設見到實效。
潼南是農業大區,種植面積和作物產量占絕對優勢,是重慶市“菜籃子”重要基地、第一大鮮銷蔬菜保障供應基地。潼南在2020年以475.26億元的GDP位列全市第22名,其中種植業的生產總值高達75.17億元,占總GDP的15.8%,可以看出,種植業在潼南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潼南特色農產品——檸檬
潼南特色農產品——檸檬
近年來,潼南狠抓農產品質量、品牌建設,不斷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加快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全區糧經比達到 38:62。“十四五”期間,潼南將加快建設國際檸檬之都、中國西部綠色菜都“兩都”。來自潼南區農業農村委的數據顯示,目前,潼南檸檬種植面積已達32萬畝、產量28萬噸,產品出口占全國份額一半以上。
酵素水
酵素水
2020年,檸檬、蔬菜、油菜、小龍蝦、花椒等特色產業規模達到176萬畝。樸真蔬菜酵素和凈菜加工等項目陸續投產,重慶渤海檸檬交易中心正式上線,農產品加工收入增長23%。
智慧+農業 科技助力產業發展
近年來,潼南堅持抓好用大數據智能化為現代農業賦能,強化從種業源頭到精深加工末端的全產業鏈科技支撐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現代農業技術研發平臺11個,累計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000余家。
目前,潼南大力發展規模化蔬菜種植產業,形成了涪江流域20萬畝大宗蔬菜生產區、瓊江流域10萬畝設施精品蔬菜生產區、山地10萬畝季節性蔬菜生產區三大功能區,帶動全區蔬菜播種面積超100萬畝。
蔬菜基地
蔬菜基地
在發展蔬菜規模化種植的同時,潼南加大新技術推廣力度,實行機械化耕種收等技術,設施蔬菜占比15%。研發推廣穴盤育苗等新技術,較自然栽種單產提高3—5倍。
伴隨著農業新技術運用,潼南農業發展方式加速向標準化、智能化轉變。聯合阿里云發布中國首個檸檬指數,建成重慶市首個檸檬脫毒育苗中心,建成低碳循環流水密集養殖技術示范基地,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9%以上,無人機占全市80%以上,建立起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農藥監管追溯平臺、測土配方施肥智能查詢系統等項目數據平臺,提升了產業效率和效益,為潼南農業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潼南“檸檬指數2.0”數據示意圖
潼南“檸檬指數2.0”數據示意圖
除此之外,智能化也給潼南農業帶來從田間到“指尖”的變革,讓種地變得輕松起來。氣象服務到屏幕,讓農民對農時了如指掌;市場價格信息系統,幫助解開“春天種什么對,秋天賣什么貴”的糾結;農業智慧園區里智能監控溫度、濕度和光照,缺啥補啥,讓田間管理更精準、更省心省力。
“十四五”期間,潼南還將建成一批智慧農業生產試驗示范基地,提升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讓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加速融入現代農業的各領域及各環節,釋放更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