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禁塑令”出臺以后,作為傳統塑料替代產品的可降解塑料市場大幅度增長,業內人士預計,“十四五”期間可降解塑料市場將以11.3%的年復合增速,到2025年實現500億元以上的收入規模。
工信部政策力挺 可降解塑料存在千萬噸潛在需求
近日,工信部在關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 4892 號(資源環境類 319 號)提案答復的函中指出,加大引導力度,推動可降解塑料的廣泛推廣應用。
(1)推動PBAT、PLA纖維等在生活垃圾袋、塑料購物袋、服裝紡織領域應用,推廣生物降解地膜在新疆、甘肅、湖北、云南等地區示范應用;
(2)推動實施《廢塑料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及公告管理暫行辦法,發布符合規范條件的54家企業名單,培育一批行業骨干企業,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3)先后發布3批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目錄,面向廢塑料等重點領域遴選再生技術與裝備,提高廢塑料資源化利用水平。
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在標準立項、批準發布等環節支持《生物降解材料與制品降解性能及標識要求》《全生物降解飲用吸管》等生物降解塑料領域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為服務產業健康發展、推動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技術支撐。根據測算,以上四大重點應用領域合計約有1019萬噸的潛在需求空間。
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億 復合增速11%
我國可降解塑料應用場景廣泛,典型藍海市場。快遞包裝、一次性餐具、超市購物袋以及農用地膜是當前我國可降解塑料主要應用場景。首創證券在6月底的研報中提到,按照測算,到2025年其對應可降解塑料市場空間分別為150萬噸、100萬噸、70萬噸以及60萬噸,目前國內可降解塑料有效產能合計僅約25萬噸,缺口巨大,是典型藍海市場。
與全球對比來看,我國可降解塑料滲透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據悉,目前全球生物降解塑料滲透率普遍在3%以下,中國的滲透率為僅0.62%。PLA(聚乳酸)和PBS/PBAT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生物降解材料,其中PLA是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目前中國現有及在建產能合計約176.7萬噸,但中國新限塑政策推行釋放的可降解塑料需求將有望達到270萬噸,若需求達到預期,供給端缺口仍在93萬噸以上。生物基可降解材料PLA等將迎來廣闊發展空間。
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早在2012年就已經起步,但由于早期市場需求低迷,原料成本過高、產能有限,行業整體發展緩慢,進入市場較早的一些企業甚至因訂單長期不足而被迫轉型。在2020年“禁塑令”出臺以后,作為傳統塑料替代產品的可降解塑料市場大幅度增長,訂單暴增,業內人士預計,“十四五”期間可降解塑料市場將以11.3%的年復合增速,到2025年實現500億元以上的收入規模。
2只概念股創下歷史新高 超七成業績預喜
截至8月27日收盤,可降解塑料概念股A股合計市值達到8580億元。8月以來包括兆新股份、雙星新材、宇新股份、三聯虹普、凱賽生物等股累計漲幅在30%以上,兆新股份累計漲幅159.73%排在第一位。就在近2個交易日,雙星新材、聯泓新科2股均創下歷史新高。
從已經公布的半年報、快報、預告數據來看,可降解塑料概念股超七成上半年業績預喜。新鄉化纖、百川股份、新疆天業、華峰化學、齊翔騰達等多股凈利潤增幅翻倍。新鄉化纖凈利潤增幅最高,公司上半年實現盈利7.38億元,同比增長24.91倍。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氨綸纖維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銷量大幅增加,氨綸業務毛利率大幅提高。
從估值水平來看,17只概念股滾動市盈率不到20倍,包括君正集團、新疆天業、恒逸石化、新鄉化纖、國恩股份、金發科技等,其中君正集團、新疆天業市盈率均不到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