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化工銷售江蘇分公司在南京舉辦生物可降解制品創新論壇,與會者拿到一個印有“JJ”標志(可降解)的塑料袋。袋上顯示,監制運營方是化銷江蘇,可降解原料生產方是儀征化纖,生產商是鑫華包裝,該塑料袋可生物降解。
可降解是此次論壇的熱門詞。論壇由化銷江蘇聯合南京市秦淮區科技局和商務局共同舉辦,政府部門相關人員、院士專家、下游商家等100多人參會。化銷江蘇與南京凱賓斯基、BHG等酒店簽署合作意向書。“可降解塑料制品已經納入公司戰略規劃,我們正努力把小買賣做成好買賣。”化銷江蘇黨委書記張培毅說。
銷售企業一頭連工廠,一頭連市場,這次是化銷江蘇利用自身優勢突破屬性界限、深度介入生產的積極嘗試。
最嚴“限塑令”在各地推廣實施
愛叫外賣的“90后”張欣悅發現最近送來的外賣袋子出現了很多可降解塑料袋。“摸起來是軟糯的手感,比一般塑料袋輕。”她說。
張欣悅的感受源于“限塑令”。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按照規定,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為確保“限塑令”的實施效果,2020年底我國修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未遵守國家有關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規定的,處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今年1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施,對全國市場進行整頓。“限塑令”規定,到2022年底,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市的郵政快遞網點,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全國范圍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全興表示,國家有計劃有步驟的措施推動了我國可降解塑料廣泛應用,快遞、農業、外賣和零售行業將來是可降解塑料替代的先行領域,估計到2025年將釋放可降解塑料需求量,每年為250萬噸~300萬噸,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元~600億元。
中國石化在可降解塑料上積極布局
身處市場最前沿,化銷江蘇計劃信息部經理余春香比消費者更早感受到市場變化。“從去年12月海南率先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開始,大量PBAT(熱塑性生物降解塑料)項目涌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1000萬噸/年的PBAT產能在建或已規劃。很多企業在搶灘布局,可以說,誰能搶在前頭完成產能布局,誰就有可能搶占先機獲取更大市場份額。”她介紹。
PBST和PBAT有較好的熱穩定性和力學性能,在堆肥條件下能夠完全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減少塑料污染。
中國石化在可降解材料上積極布局,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降解塑料。今年5月,大連院和上海工程公司共同開發的10萬噸/年順酐加氫水解制丁二酸工藝包,北化院和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合作開發的6萬噸/年PBST生產裝置工藝包等接連通過審查。這標志中國石化形成了生物可降解材料領域從原料、聚合工藝、材料加工應用到分析表征的完整技術研發鏈和價值鏈。
在生產方面,儀征化纖已實現PBST、PBAT工業化生產,產品在一次性日用品、包裝材料、塑料袋等領域廣泛使用。
在拓展下游用戶方面,化銷江蘇成立攻關小組,按照嚴格標準招標選擇下游合作廠家,使用儀征化纖PBAT產品,經過改性產出可降解塑料袋。“生產原料、工藝配方都必須嚴格采用中國石化的,我們自己的技術人員在現場監督生產。雖然只是個小小的塑料袋,但是我們監制生產的,那就是央企出品,必須高標準嚴要求。”余春香說。
記者拿到了一個化銷江蘇監制生產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摸起來比常見的可降解塑料袋有更多脆感,類似普通塑料袋。“我們在不斷平衡耐用性和可降解性之間的矛盾,盡可能讓它更耐用,可以反復使用。如果每個可降解塑料袋用一次就壞了,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碳也是不容小覷的。”余春香說。2020年12月,該公司將PBAT生產的5000個可降解塑料袋贈送給社區居民,現場普及國家相關政策、可降解塑料的優勢。
發揮橋梁作用深度介入循環經濟新模式
余春香考慮的“降碳”,正是中國石化重點在下的一盤棋——發揮央企主力軍作用,助力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愿景目標。
身為中國最大的合成樹脂生產商,中國石化努力探索循環經濟發展路徑,2019年成為首家加入終止塑料廢棄物聯盟(AEPW)的中國大陸企業,2021年發起塑料循環綠色行動聯盟倡議,打造塑料循環經濟新模式。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2020年7月在儀征化纖調研時,聽取PBST、PBAT情況匯報后,表示“只要是國家需要,方向看準了就去做”。
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循環回收體系尚未建立等,是化銷江蘇深度介入可降解塑料袋生產的重要原因。張培毅認為,身為央企,除了做好一門生意、一家企業,還要當好一個平臺、一架橋梁。
長三角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盟3月9日發布調研報告顯示,由于“可降解”檢測難,降解程度不一,可降解塑料制品市場競爭無序,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記者在某購物網站搜索發現,200個“符合國標的加厚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售價僅為36元,合單個塑料袋0.18元。張培毅直言:“這個價格遠低于我們的成本,我們是根本生產不出來的。”
今年5月,化銷江蘇在國家標準《生物降解塑料購物袋》(GB/T38082)的基礎上,參考部分歐盟標準,根據公司已經完成的生物可降解制品的實驗質量,制定生物降解塑料購物袋的二級企業標準。該標準得到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肯定,并將作為國標修訂參考。
“我們希望發揮央企引領示范作用,一方面制定標準、提升產品質量,一方面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一步步探索,帶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張培毅說。